学果网合作机构 > 学校机构 > 太原天琥教育欢迎您!

咨询热线 13761178227

太原影视传媒培训学校: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巧

发布时间:2019-01-16 11:18:08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法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后期制作一个重要的步骤。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 下面是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法,一起来了解下吧: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法】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法
1、压缩比
非线性编辑系统压缩比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直接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再加上其系统板卡的种类多样,有可调的,也有不可调的,因此在价格有所不同,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压缩比都在20:1的范围之内,在该参考值的基础上,画面质量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降低,接收信号质量较差,信号损失较多,但与此同时占用的磁盘空间会变小。非线性编辑系统要素比可以进行设定,待其固定后,需要编辑的内容都会比较稳定,同时质量变化也不会受到影响。
2、编辑精度
传统中的编辑系统主要是在节目衔接、控制和转换音效的基础之上,通过机械运动控制而实现的,因此想要提高编辑精度,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对各种视频和音频信号进行随意的切换,通过硬盘中的数字压缩技术,提高画面与音效衔接的准确度,保持节目有效的衔接。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画面、音效播放的时候,添加相应的字幕。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音乐的断点,在音乐断开与衔接间十分精确,这些都是传统编辑系统无法实现的,并且传统编辑系统没有音乐断点功能,因此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3、 信噪比
传统编辑系统主要是通过磁带进行编辑和创作的,需要进行反复的改编、前进及后退,这样容易导致相关的机械由于反复播放而磨损。同时,还由于磁带的反复使用和编制,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接收信号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视广播节目的效果,这种情况就是由于信噪比因反复使用而出现的。但是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的是数字化技术,因此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对节目进行直接的处理,编辑音频和视频,并且还可以进行特效处理。同时,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会出现新旧差异,质量具有长期保存的特点,可以反复使用和播放,并且不会对画面质量、音效质量等产生影响。
4、非线性网络系统的构建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之中,传统后期制作逐渐被非线性编辑网络取代。与传统后期制作设备相比较,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周期制作效果,从而充分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同时,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后期制作的成本。非线性编辑网络主要包括有串片工作站、网络编辑站、配音工作站、上载工作站以及审片工作站等,在广播电视节目网络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新闻网,随后建立其他节目制作网,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5、非线性便捷制作周期研究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采用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后期制作的周期来看,其制作方法如下。
5.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快速编辑功能
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编辑的,这不仅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效果,而且还缩短了制作周期。针对于传统的编辑系统而言,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编辑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程序和步骤,这不仅麻烦,而且还浪费大量的时间,延长了制作周期。但是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编辑的时候,只需要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拍摄的内容拖移到具体的位置,并通过剪辑手柄对其长度和位置进行固定,待剪辑完成以后,想对时间或位置进行修改时,只需要拖动鼠标即可。
剪辑电视节目主要经历初剪―半精剪―精剪这3个阶段。对于传统的编辑系统来说,剪辑的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素材的挑选、剪辑、特效的处理合成、节目的制作完成。这些顺序步骤不能被随意打乱,需要按照顺序进行,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共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时候,只需要将这个3个阶段合成剪辑,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对画面的位置和长短进行随意的调整。
5.2、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修改功能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还具有修改和增减的功能。例如相关编辑的信息都会在两台清晰度较高的显示器中显示出来,而经过编辑的片段与硬盘上的成片,能够修改和增删大部分的内容,同时不用对时间连续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例如,在观看初编节目后,领导提出需要修改或增删某个内容或片段的时候,只需要在从编辑菜单中找出修改或增删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十分容易对节目进行重新结合和增减。又如,一组镜头中的某个画面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修改,只需要将其选出来实施修改,随后重新编辑即可。如果节目需要修改和增删的内容加多,基本上会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编辑,这样会增加编辑工作的工作量,同时编辑工作者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会出现按错组合和插入键的情况,导致磁带上的磁迹中断。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巧】
一、正确处理好与“硬件”的关系
电视是基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大众媒体,电视事业是融技术与艺术和谐统一,集娱乐、信息、教育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众媒体。从电视技术的发明开始,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双伴音立体声电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到VCD多媒体电视等的应运而生,可以说技术的发展是电视事业腾飞的基础,而艺术创新对电视技术发展的要求是始终伴随着电视技术同步发展的,这就对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场直播、异地双向直播等手法的运用,都是对电视技术和从业人员素质的双重考验。
既然电视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那么,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就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被称作“软件”,后者则被称为“硬件”。在制作实践中,“软件”和“硬件”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电视生产系统的不同部分。“硬件”服务于“软件”,“软件”需要“硬件”作保障,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并且相互渗透。
作为县级台的节目制作人员,多集“软件”、“硬件”于一身,既要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又要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意识,这是决定一件作品好坏、节目质量高低、艺术品位上下的基础;同时又要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项功能。否则,就算编导构思再好、摄像技巧再高、文笔再优美、解说再到位、制作人员的艺术创造性再强,如果技术处理跟不上,也不可能创作出上乘之作。因此,制作人员在后期制作中应把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二、正确对待与编导的沟通
一部电视片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成功的电视节目往往取决于编导与节目制作者的协同配合。二者既是主从关系,又是平等关系。好的编导离不开好的制作者,好的制作人员也需要好的编导为其提供平台。他们的工作是交叉关系,编导要有一定的制作知识,制作者也要树立编导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中,编导要注重克服工作中的“老大”思想,与其他制作者平等交流,尊重他人的意见、吸取他人有创意的构思;而制作人员则要和编导做好沟通,正确理解和体现编导的意图。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编导和制作人员是电视制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二者相互交流协商,编导对制作提供意见,制作者尽量在片中体现编导的创作意图,完美地表现节目的思想。
三、搞好电视节目的“二度创作”
作为一种创作环节,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对创作前期的“二度创作”。一方面需要具备创作的因素,主要是指制作人员对节目内容的把握,这需要制作人员有多方面的素质和长期的实践为基础,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技巧因素对后期制作同样重要,它主要是指制作人员对节目内容表现方式的把握,要求制作人员熟练掌握电视手段,理解和掌握电视语言表意方式的特点。因此,新时期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博学多览,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在电视领域的经验,电视领域的各项专门制作技艺都要用到节目制作程序中来。因此,电视制作人员必须加强实习、深入实践、博学多览、熟练掌握多种专业技能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力求成为多面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字稿件内容,迅速体会编导意图;同时对于电视画面的取舍、音乐音响的选择、字幕特技的设计,色彩照明的运用等,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相得益彰。
2、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高层的艺术格调和审美理想。成功的电视制作,应该对电视节目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妙用。因此,电视制作人员的审美意识决定着电视节目的审美效应,电视制作人员的艺术想象力决定着电视节目的创作水平。一条广告片的编辑制作,一个栏目片头的创意设计,一个特技镜头的合理运用都需要制作人员从多侧面、多角度探求同一事物的各个层面,插上想象的翅膀作开放性、多维空间的立体思考,寻找创意的触燃点。
3、调动各种电视手段,巧妙地运用电视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电视制作是一项艺术性与技巧性高度结合的工作,它要借助电视镜头的排列组合变化来表达丰富而交叉多变的艺术内容。这就需要电视制作人员精通电视的艺术表现技巧,注重画面形象语言的魅力,深入挖掘电视画面的内在张力,调动各种电视手段,来增强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
4、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跟上电视发展步伐。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受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业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由此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电视节目后期如何制作】
1、 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制作技术发展
信息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持续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模式多元化发展,逐步创设了桌面演播室、非线性工作站等实践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类文件的数字化记录、存储,优化更新与编辑制作,令非线性技术发挥了核心优势,可高效的实现原始节目编辑,优质进行镜头切换、剪辑、特技处理,并借助计算机实现视频数字处理,令完整视频有效转移至相关设备之中。
该类制作技术体现了良好的便利性、优质性与高效性。当然,线性编辑在非线性技术产生之前,也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良好的辅助后期制作,其无法实时更新、快速处理等缺陷导致了非线性编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优化发展。由此可见,线性制作技术为非线性编辑理念的产生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后期制作领域发展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科学做好软硬件协调处理
广播电视事业基于艺术视角、现代化处理技术手段建立了受众广泛认可的媒体形式,发挥了良好的娱乐、教育功能。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发展,电视技术由黑白到立体、彩色、高清,实现了跨跃式腾飞,并令节目制作技术也实现了优质发展。各类双向、直线联系播放、现场直播等模式的创立,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技术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考验。电视节目是艺术与制作技术的完美融合,也就是说制作阶段中涵盖对艺术的鉴赏创作以及实践技术处理,即软件与硬件处理。
该两类过程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要部分,硬件应用目标在于面向软件服务,为其提供有效保障,而两者则存在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依赖的现实特征。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践中,应科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工作人员不仅应掌握良好的艺术修为、文化素养,艺术鉴赏能力,提升节目制作水平、艺术品位。
同时还应对各类制作设备、手段、装置熟练操作,明确其指标性能,有效开发各类优质应用功能并掌握数字化处理技巧。倘若无法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全面掌握软件硬件应用实践素养,那么即便是再好的构思编制、内容设置、到位的解说、良好的文笔描绘,也无法令电视节目制作达到良好的效果,体现上成的技术标准。由此可见,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确保软件硬件的协调优化、良好组合、互相补充,进而发挥综合处理能效,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综合质量水平。
3、 保持与编导的良性沟通,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
电视节目的优质制作,离不开后期制作团队的协同合作、完善配合,可以说是集体力量的展现。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应保持与编导的良性沟通,协同合作。倘若缺乏具备敏锐洞察力、良好观察力的节目编导,则无法为后期节目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就制作人员层面来讲,只有编导为其搭建良好的平台,才能确保优质的节目制作。因此基于两者的交叉工作属性,编导应丰富自身知识素养,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人员则应与编导形成良性沟通,把握其核心思想,通过平等互动交流,吸纳编导的独特构思创意亮点,形成对其有效的尊重。对于节目制作中产生的意见分歧,应进行良性沟通,广泛交流、协作探讨,进而真正保证创作意图的完美展现,升华节目内涵价值,提升后期制作综合水平。
4 、完善二度创作,优化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效果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针对于前期处理,可称之为二度创作,其体现了良好的创作要素,可通过制作人员理解节目核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进行二度的完善创作。当然该过程需要工作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掌握与素质的积淀,持续优化综合艺术素质、思想水平,方能令二度创作不偏离主题,形成良好的效果。同时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把握良好的实践技巧,应基于电视节目核心思想、重点内容,恰到好处的应用制作手段、模式,抓住信息传递、语言表达特征,展现节目精髓。
为此,相关制作人员应强化自身建设,充实自我,丰富后期制作经验。应通过持续的实践学习、博学多览,熟悉各类电视节目专业制作技巧、丰富技能知识,进而对各类稿件信息科学理解,并快速准确的把握编导意图。在二度创作中,应有效的进行画面选择、转接,印象效果的处理、转化,字幕特技的规划创作,并令照明色彩处理更具特色化,进而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艺术性,令其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同时,二度创作中,应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创造热情,体现高水平的艺术格调。
应在后期制作中体现良好的点睛处理、恰到好处的妙笔应用,应提升自身审美意识。 实践制作中,工作人员应掌握精炼的艺术制作技巧,科学应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语言进行艺术再创作。通过对电视画面深刻内在张力的优质挖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升后期电视节目制作的综合艺术水平,令其展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令观众印象深刻,视觉感官受到有效冲击,进而全面提升节目收视率,赢得受众认可。再者,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树立良好的危机意识,提升竞争比拼与持续奋斗精神。把握电视媒体发展建设步伐,并充分了解当前形势下大众的审美需求、文化水平、综合素养特征。针对其对电视节目的高水平要求,应不断优化提升后期制作实践技能,强化综合竞争力,获取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5、优选后期编辑制作方式,丰富实践技巧
为优化后期电视节目制作效果,我们应优选后期制作方式,结合应用线性与非线性编辑技巧,提升节目制作水平。例如在片头制作中,可引入非线性编辑模式,采用画面的透明处理、运动变化、快慢更替、颜色变化、动画模拟、字幕特效、长镜头转换,提升电视节目制作艺术效果。新闻节目后期制作中,为丰富信息量,可降低特技处理,将各类镜头进行直接联系,并通过同期声、混音或后期配音,体现灵活制作特征。可基于线性编辑进行分量连接,降低信号损失,提升节目制作质量。
对于一些娱乐、直播、访谈电视节目的制作,应基于线性编辑模式,结合其真实性特征,提升设备处理速度。另外对于一些赛事的直播处理,应把握各类精彩瞬间、特殊镜头做好重复制作处理,可引入非线性技术设备,体现良好的后期制作效果,满足不同节目的播放制作要求。网络信息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有效基于网络模式,进行完善的制作处理,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素材共享、同一节目的集成、高效制作、确保制播信号质量,并契合节目流程特征,创设良好的一条龙制作创作模式,进而真正优化制作效果,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践水平。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手段】
一、制作质量
制作质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传统编辑采用A/B卷,每做一次特技效果,信号都要损失一次。从索尼公司公布的数字来看,即使是数字Beta机器,超过5次复制,信号质量就有明显下降。从实际结果来看,非线性编辑系统输出的信号清晰度好于复合信号,与模拟分量信号基本相当,不及数字编辑机器。
1.非线性编辑系统压缩比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板卡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专业板卡的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压缩比从无压缩到20:1不同,有可调整和不可调整之分,而压缩比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信号质量的优劣,压缩比越大,表示采集时信号损失越多,质量越差,占用的磁盘空间越小。对于不同要求的节目,可以采用不同的压缩比采集素材。一旦压缩比设定,在编辑时无论多少次使用同一素材,信号质量不会改变。传统系统同格式中有高端和低端之分,就制作质量来说,高端机器要好于低端机器。
2.信噪比
传统系统使用磁带编辑,在多次寻迹、反复预卷、快进快倒、多代复制中,由于机械磨损、机械误差而产生信号损失,极大地影响节目信号质量。也就是说,当使用年久,传统系统的信噪比会下降很多。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节目制作处理过程全部是数字化的,从接收视、音频信息到剪辑、特技处理等全部实行数字化,不易受干扰,不会增加噪声。系统设备的新旧对数据处理没有任何影响,制作的节目信号质量不会因设备新旧而有差别,存储的视音频信号能高质量地长期保存和多次重放。
3.编辑精度
正是由于传统系统使用机械控制原理,比如,用锁相环来控制伺服机构,信号系统的延时等等控制机械运动使磁头相对于磁带以25帧/秒(或30帧/秒)记录或读出信号,所以,其精度要做到十分准确非常不易。
在非线性系统中,是把输入的各种音视频信号进行A/D(模/数)转换,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存入计算机硬盘中,所以其图像和声音的编辑精度是传统设备无法与之相比的。例如,在串编制作播出节目时,要求节目长短要做到一帧不差,这在传统系统上几乎是很难达到的。而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控制节目时间长度则非常容易,完全可以做到一帧不差。
因而在子栏目之间的衔接上,编辑者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多媒体的特技功能,不断提高该节目的包装艺术,以赢取更多的观众。尤其是修改那些配好音、加好字幕的节目画面,可以用变速的方式来调整画面的长短,在音频信号的剪辑处理上,传统系统也是无法消除音乐的断点,无法进行圆滑过渡,而在非线性系统,断点痕迹可以精确处理得天衣无缝。该系统还能完成编辑者在传统系统上须很费力方能完成的、甚至无法完成的一些操作,如利用非线性系统中时间扩展或压缩的功能,在剪辑中展现更多的艺术效果和特点。
二、制作费用
与传统编辑系统相比,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制作费用要低得多。
1.传统设备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比较
若同样的传统设备和非线性编辑系统都经过约3年的使用周期,传统设备会因设备的机械磨损、部件老化等原因,其技术性能、质量等都会大打折扣,或者由于电视技术的发展,系统改型换代,一些设备还面临过时而不得不报废的危险,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很好地继续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软、硬件可以很容易地升级,技术性能也会不断提高,因而它具有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使用的特点。按设备折旧费计算,假设两种系统的使用寿命均为三年,加上成本和三年的全部维护维修费用,则传统设备的年折旧费大约是非线性系统的3─5倍。
2.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磁带的作用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磁带是用来向多媒体非线性系统输送素材和记录该系统输出的电视节目,送播或作为资料保存,它只是一种信息载体,因而避免了磁带在传统编辑中的反复多次磨损,延长了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制作运行的成本。
三、制作周期
在电视节目制作周期上,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很大优势。
1.修改和增删功能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编辑过程中,所有关于编辑的信息均一目了然地显示在两台高清晰的显示器上,编过的片段或是硬盘上的成片,均可根据需要随意进行内容或顺序上的修改与增删,而不必考虑时间的连续性问题,体现了高效率编辑和再修改功能的特点。如一部专题完成初编,经领导审看后,认为需要删去或增加部分内容,某一个片段需要前后移动,这时,只要在系统上把需要修改的素材编辑菜单重新调出来,或增加一部分素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修改、增删或移动,重新进行组接。
又如,一组镜头编完后发现有些编辑点不合适,某一帧画面需要修改,也可以很快地调出这一组镜头进行删改,重新加以编辑。这一功能如果想在传统系统上完成则是不可想象的。较大的修改和增删几乎是将原作推倒重来,需要花费同等乃至几倍于原来的制作时间来完成编辑工作,这对于编辑者来说,不论是在体力、精力还是时间上,无疑是极大的消耗,在长时间制作期间,编辑者会处于一种机械的作业状态,往往会出现组合和插入键按错,由于磁带上磁迹中断,导致前功尽弃。再如,配音中出现错误,当时又没有发现,又不能请播音员重配音,可以在前面的声音中找出相同的音节,复制、插入即可。
2.快速编辑功能
非线性编辑系统机制作周期短在于它后期制作电视节目的速度快。在传统的编辑系统上制作节目要完成编辑方式设置、选择VTR的操作、设置编辑点预演、检查修正、实际编辑、编后效果检查等多项工序,非常麻烦、费时。而非线性系统,素材一经输入后,编辑时只要拖拽素材,以及剪辑手柄,其长短、位置在桌面上就可以搞定,剪辑完成后,如果需要增加、减少长度,你只要动动鼠标即可。
制作节目一般要经过初剪、半精剪和精剪三个阶段。传统的制作设备的工作方式必须按时间的顺序来进行寻找节目素材—素材剪辑—特技处理—合成—最后完成节目的工作过程,编辑要花很多时间根据工作顺序来完成相应的操作,手法单一,操作复杂。这些顺序必须一步一步来进行才能完成制作,机器的操作时间相对创作过程显得过长,使节目的制作效率很难提高。但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以上三个阶段能够一次性完成,直接进行,无所谓粗剪精剪,制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画面长短、位置,随时可以修改出入点。